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研究
学生走进新课改
2017-01-10 09:30:03

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吗?一个实验,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吗?新学期开学后,高一年级全体学生走进新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教材转向自由发挥,学生与老师情感更加贴近
     新课程更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课本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新课程也让师生在彼此交流中一起成长。新课程更强调综合性,也更具挑战性。老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向学生请教。这样一来,给学生的触动就很大。他们觉得,哎呀,原来老师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他们也有很多不懂的东西,他们也在不断地学习。于是,老师变“可爱”了,学生胆子也变大了,开始勇敢地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如果一时回答不出,就说: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这种平等交流,这种师生间的互动,营造了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方式变为正确引导,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学习
      以前拿到教材,老师想的是,我该怎么教,怎样把教材参考上讲的知识点教学生学会。现在老师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一篇课文,想的是学生该怎样学,学生怎样学才有兴趣?从教师以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设计一些源于生活的素材或话题,引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由此发生了质的飞跃,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学习”,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气氛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时新课程的理念带给学生的变化是巨大的,这是一种新的实践与探索,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摸索、学习。过去上课以听为主,现在不同了,学生要动、要想、要做、要摸……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这种符合青少年天性的学习使学生对上课不再厌倦,而是充满参与的兴趣,他们在每项活动中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并由此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率。
        三、学习方式不再是“唯一的答案”,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教师利用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让学生争论,双方碰撞,各自找论点、找证据,让学生在争论中掌握知识,学会科学的思维能力。更多的学生在综合实践课里学会了怎样成立课题组,怎样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检索资料,怎样搞社会调查,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观念正在学生当中逐步树立起来。
       四、评价方式变为“多元评价”,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新课改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传统的单纯由老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正在得到改变,教师不再是惟一的评价主体,学生可以自评、互评,学生家长也可参与评价;评价内容更全面,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评价方法多样化,平时表现、口试、笔试,能画一幅好画、唱一首好歌,或认真完成一次值日就能得到表扬和奖励。成绩不再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惟一标准,不再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惟一途径,每一个孩子都成了一个生动的个体,都是有着自己独特闪光点的可造之材。

五、新课改仍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我们学校由于生源的问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比较慢,但是新课改的教材的容量很大,很多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我们的学生,主要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详细讲解知识,细化知识点,所以学生感觉新课改中,教材难度较大,知识点太多,很难独立的完成学习。可是完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新知识的掌握,老师又面临课时不够的情况。所以这是目前学生和老师感觉的最大的矛盾所在。学生觉得新课改给他们带来了很重的学业负担,老师觉得课时永远都不够。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宝城桥街8号
邮箱:taowugz@163.com
电话:0512-67273118               0512-67285649
邮编:215003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
百年桃坞
苏州四中微信公众号
苏ICP备100634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