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教育 ›› 文明礼仪
第四课 待人之礼
2020-06-15 00:00:00

导入:

英国的兰道尔曾说,有礼貌不一定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礼貌是一种坚韧的智慧,这种平和与内在的表达对别人的尊重,不会激起对方的反感,自然给自己扩宽了很大的回旋空间,聪明人在生活中都遵守着这种法规。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安。”可见礼仪是做人的根本,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治国安邦的良药。”“治国平天下,先从修身起”,莘莘学子将来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治学、创作,都得先从学会做人开始。当今社会,形象就是价值,而人的素质的外在表现即形象,形象又是一种内涵极深、外延极广的概念,人的精神面貌无疑就是一种形象,一种综合的感觉。目前,人们一般都将学生形象同视觉形象统一起来,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理念识别(校训精神、人生观等);行为识别(学风建设、心理素质、精神状态、气质情怀等);视觉识别(衣着服饰、言谈举止、人际交往等)。不难发现当代学生的形象设计应是博学多才、高素质、强活力的一族 ,又有独立的人格、多样化的能力,应是智力型与能力型相结合的人才。

 

活动与训练:

请同学们参与到以下活动中,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悟与心得,说说这三个历史故事给你的待人接物带来怎样的启示。

 

【活动1】“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道:“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你的感悟是:                                                                   

                                                                               

                                                                               

                                                                               

 

【活动2】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你的感悟是:                                                                   

                                                                               

                                                                               

                                                                               

 

【活动3】虚拟世界可以不讲礼数吗?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一缺。网络不文明用语也不知不觉的出现在学生的言语之中。

在南京秦淮区一所中学读初二的林同学也是个小网迷,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的“必修课”就包括刷微博、更新QQ空间等等,所以对网络上各种流行词、段子也是相当熟悉。“在网上我们用的都不是本来的名字,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所以发言也都很随意,不像在班上那么多规矩,一言不合和陌生网友吵起来,也是常有的事。”

    像林同学这样的“小网虫”,我们身边其实有不少。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网民人数越来越多,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虚拟世界也对现实生活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举个例子,网络上不文明的语言就在学生中有流行的趋势。“你以为自己是东方不败,其实你是衰神二代。”“如果你是一条鱼儿,那我就是那鱼钩要钓你……”类似这样并不文明的网络流行语,不仅成了许多中小学生的口头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有的学生甚至将网络脏话、火星文等也写进作文,并且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的。

你的感悟是:                                                                   

                                                                               

                                                                               

                                                                               

 

实践延伸:

1.拜访外国友人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我们不仅要在中国人之间交往时讲礼仪,更要在与外国人交涉时也要遵守礼仪规范。你如果决定要去拜访外国友人,最好能够先了解外国人的礼仪常识,这样才能不至于出现任何失礼之处。

那么,在拜访外国人时应注意哪些礼仪规范呢?

                                                                               

                                                                               

                                                                               

                                                                               

                                                                               

                                                                               

                                                                               

                                                                               

                                                                               

2.请你细细品味下面的名人名言或名人轶事和待人之礼的阶段目标,请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

A: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法国作曲家福莱

B: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华盛顿

C:毁谤和评判,是两件作用不同、性质相反的事。一个真实的灵魂,你越是对他诽谤,他越是不会受损。——莎士比亚

D: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有一次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参加泼水节,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还教育其他干部也要这样做。当时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警卫员担心他的健康,就张开雨伞去挡水。总理让警卫员把伞收起来。因为周总理认为用伞挡水是对傣族人民不礼貌,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而伤害了傣族人民的感情,要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说明总理和傣族人民的心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

 

①上网聊天文明用语,不编发、转发恶意造谣、诽谤帖子。

②尊重少数民族和外国友人的风俗习惯。

③拜访他人应预约,并准时赴约

④尽力完成答应别人的事。

⑤学会原谅别人。

⑥及时回复正常交往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

A——                          B——                      

C——                          D——                      

 

3.培养同学们的礼仪不能一蹴而就,一方面学校应从德育教育上加强礼仪教育,强化礼仪课程,寓德教于礼仪教育中,开展礼仪活动,促进校园尚礼风气。 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应该作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要求自己,从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内心境界的追求,自觉调整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约束自身,全面完善自我形象。以下为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部分素材,请结合你的实际生活,谈谈对你学习“待人之礼”的帮助或启示。

附:某中学《校风三字经》节选

学交往,贵真诚,

普通话,说标准;

讲脏话,不文明。

不可少,真友情;

好朋友,三生幸。

附:某中学“学生文明自律公约”节选

第十章 人际交往

(一)每人要正视和关爱自己;交友有标准,不与社会闲杂人员交往;男女同学交往有度,校园内外各种场所行为检点。制定目标,严格要求,努力奋进。

(二)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每人要有群体意识,发挥群体力量,要帮助和关爱每一个同学跟上团队;同学间谦恭礼让,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不叫绰号。

(三)对违纪行为要敢于劝阻,及时报告;对同学的缺点能提出善意批评,诚恳帮助。

(四)团支部、班委会要起核心作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建先进班集体。

(五)友爱同学,真诚相待,不动用他人物品,不偷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六)尊敬师长,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接送物品用双手;遇见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懂得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不耍脾气。

教师寄语:

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学生是属于社会层面较高的一个特殊阶层,这就是说谁拥有良好的形象,谁才有可能争取立于不败之地。走出校园,我们都希望能成功地推销自我并且实现自我价值。与其惊呼“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学校十年功,不抵社会十分钟!”不如早作打算。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

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

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

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

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

欺骗我的人增长了我的见识;

绊倒我的人强化了我的能力;

中伤我的人砥砺了我的人格;

藐视我的人觉醒了我的自尊;

斥责我的人助长了我的智慧;

伤害我的人磨练了我的心志!

人之相敬,敬于德;

人之相交,交于情;

人之相随,随于义;

人之相信,信于诚;

人之相处,处于心;

虚伪网络,真实你我;

自尊自爱,莫论人非;

 

活动延伸:

参考观点:

   1.有约在先。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对于被拜访者来说,可能会由于不速之客的到来而打乱了全部既定安排。对于外宾而言,未曾约定的拜会是不受欢迎的。一般来说,访问或者拜访应事先约定,要注意避开节假日和休息日。也不宜选择对方较忙的时间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约定得太晚。。
   2..注意守时。不要迟到,也不要过早到。一般可提前5分钟到达。按门铃时间不要太长,敲门要有节奏感,不可太重太急,最多只敲两三下,让主人知道自己到了即可。
   3.要有礼貌。主人开门后,如未邀客人入室,不要贸然径直前往。如果迟到,应向主人道歉并解释原因理由。如迟到的时间较长,最好先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是否需要另外约定时间。进门后应将帽子、墨镜、外衣、手套脱掉。但如果主人没有请客人就座,表示不打算留下客人,就不一定要脱衣帽,应简短交谈后离开。
   4.适时告辞。礼节性拜访,一般不超过30分钟。如果在主人家就餐,则饭后应停留半小时后再起身告辞。应考虑到对方的生活节奏和时间。不要让主人因你的拜访占用了额外的时间而感到焦急和厌烦。
   5.做客之前要整理好自己的服饰,仪表整洁大方。这样可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如果是会见外宾,更应注意。在日本做客时,入室前应脱下大衣搭在胳膊上,穿大衣进屋是失礼的。
   6.一般情况下,不要带太多物品到主人家做客,以免被误解是带礼品来拜访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宝城桥街8号
邮箱:taowugz@163.com
电话:0512-67273118               0512-67285649
邮编:215003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
百年桃坞
苏州四中微信公众号
苏ICP备10063464号-1